【滬港新局系列】粵港澳長三角之爭 人幣國際化定勝負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4/11 09:00

分享:

分享:

  •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獨一無異,大灣區添優勢
  • 港可作紐帶,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與國際化
  • 惟兩地制度設計和磨合需時,或被上海追趕

中國區域經濟進入「都市圈」時代,作為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欽點」的兩大國家級戰略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難免被拿來作比較。規劃落地的粵港澳大灣區雖已掌握先發優勢,但能否真正實現政策意圖,有一點至關重要。

事實上,就目前內地已經形成的城市群、都市圈中,論當前的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長三角是最強的。就未來的協同發展潛力而言,發展更加均衡、城市間差距較小的長三角也被外界認為更具提升空間。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獨一無異 大灣區添優勢

那麼,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出線」?有參與規劃編制的北京學者透露,粵港澳大灣區設計之初,是要打造成世界級城市群的「中國樣本」,躋身國際第三大灣區和世界第三大城市群。對標當前世界三大灣區,東京灣是產業灣區,舊金山是科技灣區,紐約是金融灣區,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香港、澳門、深圳、廣州及廣東腹地,分別長於金融、娛樂、科技和製造業,冀集世界三大灣區之大成,打造最大灣區。

正如昨天文章所言,粵港澳大灣區在產業分布和重視科創方面與長三角有同質之處,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則是獨一無二。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肩負的多重使命中,最重要一點是作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領頭羊,構築和「一帶一路」對接融匯的戰略樞紐,通過資源和資金對接,使中國經濟體在全球經濟體中找到自身的國際定位,提高話語權,甚至掌握一定的定價權。

為實現這一目標,金融體系無疑承載着重要歷史使命,粵港澳大灣區加大金融創新探索力度,尤其是在跨境業務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多措並舉,可以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紐帶。而規劃綱要中也明確,通過擴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包括大灣區內銀行可按照規定開展人民幣拆借、人民幣即期遠期外交易業務以及人民幣衍生品業務;強化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在跨境資金管理、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先行先試」。

港可作紐帶 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與國際化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正式落地的同一時間,人民銀行官網發表了一篇《關於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幾點思考》文章,針對此前備受國際社會質疑中國限制資本流動和資本項目開放的措施與人民國際化目標自相矛盾,該篇文章給出解釋,認為從國際經驗看,貨幣國際化並不必然要求資本項目可兌換,通過適度放開粵港澳灣區內的資本項目流動限制,進行「先行先試」,逐步探索合理的監管手段措施,同時借助香港、澳門先天優勢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成為目前最為合理的政策路徑。

不過,這種人民幣國際化的「理想狀態」既要求境內外金融市場聯通,也要探索在兩種金融體系並行之下如何實現交和轉換。不少金管人士擔憂,如此龐雜的制度設計和磨合並非易事,可能需要耗費十年以上之功,屆時粵港澳和長三角之爭可能已判高下了。

(滬港新局系列之二)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潘攀 本報駐京記者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